top of page

香港是否一個文化沙漠?


這幾天為何不寫blog? 並不是我偷懶, 亦不是病倒了, 只是忙著回覆一名編輯的訪問,所以沒有時間寫blog. 當我重新開始閱讀Renzo Piano的建築時發現一件令我驚訝的事, 原來建築與文化是可以這樣的結合. 不過, 在我借用Renzo Piano - JM Tjibaou culture centre 來討論建築與文化的關系之前, 突然有感而發先討論一下,香港是否一個文化沙漠?

香港被人稱為文化沙漠, 香港的建築師會否被稱為文化人? 這一點我就不得而知, 只好讓公眾來評閱. 不過現實的是, 當2003年一批丹麥的建築師來港與香港的建築師作交流的時候, 他們除有興趣參觀一些名師的建築外, 便只參觀香港的唐樓、香港仔的船屋和深水 的潛建樓. 而他們沒有興趣了解近年香港建築師所設計的大廈, 連曾獲香港建築師大獎的大廈都不能提起他們的興趣.

不是因為香港的建築設計得不好, 對他們來說只是沒有特色. 近代香港的建築與外國建築其實沒有太大的分別, 我們會畫的則, 丹麥建築師一樣會畫. 所以, 丹麥建築師為何要花時間參觀一些他們也會做的建築, 他們要看便是具有香港特色的設計.

講到這裡, 特顯了一個問題,香港的設計是否欠缺了本地文化的特色? 那麼香港本地文化的特色又是什麼? 賺錢? 勤奮? 動感之都? 這些我都不肯定.

不過, 有一點我都比較可以肯定的是, 文化歷史應該是香港建築師最弱的一環, 香港的建築系要求學生曾經讀過Physics, 所有絕大部份的學生都是出身理科, 歷史科就自然讀至中三, 之後的高中亦只有中文科作附助學生了解中國的文化和歷史, 歷史根基不薄弱才奇怪.

到大學老師亦只對古建築作簡單的介紹, 一般而言香港的建築系學生都是從二次大戰時期左右的建築開始讀起, 但主要都是歐美的建築, 對中國古建築只有少少的了解.

綜觀香港人對本地歷史的認識亦相當缺乏. 究竟有幾多香港人會知道鴉片戰爭、67年暴動、63年四日來水一次的旱災、83年中英談判、89年天安門事件等大事, 這些都與所有香港人有直接關系的歷史?

香港人都不尊重自己本地的文化和歷史, 外國人又怎會尊重你們的歷史? 香港的建築師都不明白中國的建築, 只會學習西方和日本的建築, 那麼外國的發展商又為什麼要找香港人畫則, 不如直接找西方和日本的建築師畫則? 香港的建築師又有什麼技量和世界爭一日之長短呢?

鬥快? 日本的建築師未必比我們慢.

鬥平? 國內的建築師肯定比我們平.

鬥勤力? 國內和日本的建築師未必比我們懶惰.

鬥創意? 歐美的建築師多數都比我們有創意.

鬥建築技術? 日本的建築師絕對超班.

我完全沒有資格批評任何人, 我的文化和歷史水平一樣差勁, 現在開始寫blog, 不斷翻查資料才有少少進步, 但仍然是市井之流, 現在唯有將勤補拙.

歷史是我們的根, 亦是我們的特色, 因為無論世界如何一體化, 我們的歷史一定和別人的不同. 香港雖然曾脫離了中國近100年, 亦令香港避免了文化大革命、國共內戰等多場浩劫, 亦因而學習了西方的制度和文化, 這亦是香港成功的基石. 但香港在文化和歷史上仍是源自中國, 而建築是文化歷史的一部份, 如果我們的建築設計在沒有根的文化下發展就有如把現在的文化建設在浮雲一樣.

我雖然對日本的建築界不大認識, 但我曾參觀過東京大學的建築系的課程, 他們除了包括一般建築系的課程外, 他們還有一環是專門研究日本的建築, 他們並不一定只研究日本的古建築, 但一定有對這議題作專門的討論, 部份教授更加是這門學問的專門學問的學者. 雖然現代的日本建築師未必一定根據日本傳統的文化來設計, 但一定對日本的古建築有基礎的認識. 現實反映的是, 日本近代的設計很多時都反映了他們傳統建築中簡約而與人為本的設計精神.

另外, 他們在建築技術上不斷地追求更高的層次, 單是防水的技術已經超班. 在大阪的心斎橋JR站的地下商場上天窗是長期沉在一個水池之下, 但從未發現漏水, 至少我沒有發現過水跡. 在一個經常發生地震的國家, 可以做出一個不漏水的天窗, 是何等高的技術? 相比之下, 香港可以說是遠遠大落後.

中國的建築有長遠的歷史, 中國的四合院、蘇州花園、長城、寺廟等古建築, 但自唐代以後, 中國的建築都沒有多作太大的發展. 我自己認為世界上唯一可以說是把四合院現代化的建築, 便只有是貝聿銘的北京香山飯店. 雖然有很多國內的建築師聲稱把四合院現代化了, 但其實只有其形沒有其髓.大家又知道不知道貝聿銘設計日本Miho Museum時是借用陶淵明的桃花園記中的意境來設計, 文化與建築不一定只限於外表上的展現.

另外,風水亦是中國建築文化的一大精髓, 但好像沒有再作有系統的發展, 亦沒有作仔細的研究. 風水其實可以說是環境學的一環, 值得我們正視.

但無奈地香港人好像放棄自己最利害的武器, 而只學習別人的功夫. 外國的月光是否特別圓? 外國的東西當然有他們的好處, 我們應該認真地學習, 但我們亦應該知已知彼才可以互補不足, 持續發展下去.


5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