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東京奧運主場館一波五折




Zaha Hadid方案


簡化方案



隈研吾方案


近年的生活都集中在《築覺》系列上,小弟都多年沒有寫blog,今日難得是東京奧運的開幕日,自然要寫一些關於東京奧運的建築設計。


東京奧運主場館可謂一波五折,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多風浪的奧運主場館之一。奧運主場館的發展始於2012年,當時東京奧組委通過國際設計比賽來招聘負責此項目的建築師,最後由英國建築師—Zaha Hadid擊敗10組決賽團隊並贏得比賽,她希望這座體育場館將成為東京城市的一部分,直接與周圍城市景觀結合,連接與雕琢出優雅的設計形式。獨特的結構既輕盈且具凝聚力,形塑出與城市融為一體的輪廓。體育場周邊將成為附近居民的橋梁:一個連續性的展演空間但是由於該設計過於複雜,成本異常巨大。由於此設計是遠超原本的預算,所以東京奧組委邀請了日本一間建築公司來簡化設計,即使經過兩年時間的設計調整、工程造價下修,仍高達三千億日圓,遠遠超過原先設定預算一千三百億日圓的兩倍以上。但是由於與原設計差別極大,所以Zaha Hadid不願接受,連帶當時的評審之一—安藤忠雄都被批評。時任首相的安倍晉三將奧運視為他重要政績之一,竟演變為他的困境,安倍終於在2015年7月宣布建設計畫重新來過,Zaha Hadid的設計案正式胎死腹中,落敗收場。


最後,東京奧組委需要重新招標,並邀請兩家承建商自行招聘自己的建築師並根據一千五百五十億日圓預算來提出設計新方案,最後由隈研吾贏出這個比賽。他的設計理念很簡單,就是貫切他一向追求的「負建築」的理念,即是不會創造一些超越了這城市能承受的建築設計,所以儘管主場館是如此巨大並且是如此觸目的建築物,都是一個相當簡潔的設計,沒有任何浮誇的元素,並且極致地追求環保,所以此主場館是使用木結構,並且是全球最大的單一木建築。

場館設計概念為「生命之樹」(Living Tree),強調融合自然周圍環境與神宮外苑林地,也講求環保和對環境友善,自然的原木色降低偌大場館的存在感;廊道空間之中亦種植多種植物,宛如一棵活樹(living tree)適度與周圍環境融合。

儘管此場館幾經波折地能夠興建,但又因為疫情令到奧運延遲了一年才舉行,就算東京奧運能夠如期舉行但都因為防疫措施的關系,不能夠讓大部份的觀眾入場,甚至閉門作賽,所以很多東京市民都批評這個奧運可以說是根本不需要新建一個如此龐大的主場館,現有的運動場其實已經足夠,今屆的奧運都可以說是多災多難。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