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解決西九文化區這個困局之我見


2023.11.17


信報新聞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A18 | 時事評論 | #許允恒 | #建築思話




今年10月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公布去年的虧損超過7億元,這個虧損幅度雖然比去年大幅降低了50%,但是可用的現金只能維持至2025年。因此,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必須要在這個限期之前想出新的營運模式,並且開源節流,才能讓整個西九文化區繼續維持下去。



西九文化區自2003年推倒重來之後,整個文化區經歷了多次的重新規劃。經過多番討論,才得出目前的規劃方案。多年後的今天,這片土地逐步發展起來,沿海的公共空間已成為本地市民常到之地,整個規劃的成果已經初步體驗得到。



不過,香港現在的模式主要是希望借助博物館旁邊的餐廳、商店和大型地下商場的租金來幫補這些藝術產業的發展,但是這個情況長久下去始終不太划算。雖然文化產業未必容易達至自給自足的境地,但又可否改善現在的情況呢?



由於筆者在過去10年定時都會出版不同的建築書,因此能藉此機會去參觀世界各地不同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所以對不同的博物館都有一定程度的認知。要打破這個悶局,筆者嘗試提出以下之意見與大家分享。



世界各地能夠自給自足的博物館,首要的條件便是必須要有一至兩件有叫座力的展品,無論是倫敦大英博物館——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法國羅浮宮——蒙羅麗莎的微笑;米蘭的恩寵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達芬奇的基督最後的晚餐;巴黎奧賽博物館(Museum of Orsay)——梵高的自畫像和星夜;台北故宮博物館——翡翠白玉等博物館;都是依靠這些世界級珍品來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慕名而來參觀。



巴黎的「蒙羅麗莎的微笑」、「梵高的自畫像」和「梵高的星夜」更是代表了參觀巴黎的一個重要印記,因此這些博物館只要擁有這幾幅重要的畫作,便能夠安居樂業地等待旅客來參觀,無論博物館本身,以至周遭的餐廳和商店都會因此而直接受惠。



假若一些博物館未必擁有極度珍貴的收藏品,他們多數會借助一些名建築師來設計,讓這些建築的展覽空間能變成使旅客樂而忘返的景點。例如倫敦的Tate Modern或巴黎的龐比度中心,都分別邀請了瑞士的Herzog de Meuron和英國的Richard Rogers兩名大師來設計,這兩座博物館由於設計特別,無論你是否建築愛好者,都會有興趣去參觀這些經典的現代建築。



另外,一些博物館則可能通過舉辦不同多元化的展覽活動來吸引旅客參加,例如倫敦的Tate Modern便經常在入口大堂處更換一些大型展品,並有不同的文化活動來吸引各年齡層的本地居民。Tate Modern由於定期有很多親子的活動,所以它已成為本地人家庭日的常到景點。因穩定的收入讓這些博物館能自給自足地生存下來。



歸納以上三點,若要一個博物館能有一個較為穩建的收入來源,就必須要有鎮館之寶招徠大量旅客;又或者建築空間和展品能令到旅客願意專程來欣賞這個建築空間,很多新人專程到此處拍結婚照,又或者是這裏有相當多特殊的新穎活動,讓外地人或本地人都願意定時來參觀,這樣才能讓博物館有穩定的收入。



檢視以上三點,西九文化區兩個主要的展覽館,故宮博物館和M+博物館本身的建築設計都是由國際級的建築大師負責,這已經能夠滿足其中一個條件。因此,筆者建議西九文化管理局可以嘗試聯絡本地或大中華區不同的收藏家和富豪,並建議他們捐出部分展品收藏品來讓大家分享,並藉此機會提供機會讓這些名人能夠參與多些公益事務。



假若說服這些收藏家捐出珍藏品並不順利,便需要籌辦更多多元化的活動,借助這個龐大的空間來舉辦一系列雅俗共賞的藝術及文化活動,讓本地或外地的普羅市民也能夠參與,使西九文化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另外,西九文化區擁有龐大的室內空間,天氣情況理想的話,這亦會是一個非常舒服的室外活動場所,過去亦曾經舉辦過不同種類的室外大型商業活動或派對,而這些大型的商業活動也可以為西九文化管理局帶來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從而減輕財政壓力。



香港公共空間相當缺乏,而西九文化管理區其實擁有得天獨厚的大型公共空間,並且能盡覽整個維多利亞港,所以無數的本地家庭和外地旅客都願意趁周日到此處遊覽。再者,當旁邊的地下商城和連接戲曲中心一帶的行人路落成後,西九文化區與尖沙咀一帶的連接則可大大改善,所以若能夠在這個公共空間提供多些不同類型的活動,便能夠令到整個文化區的商業價值大幅提高,筆者希望以上建議能有助於打破西九文化區目前的財政困局。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員 許允恒



文章只代表個人意見,不代表香港建築師學會立場。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