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主場館





火炬台



上一會介紹過Sagrada Familia 結構之後,相信部份人仕都覺得比較複雜。今日不如講一些簡單一點的話題,相信很多人都會如我一樣曾經觀看過1992年巴賽隆拿奧運會,而且很多人都對開幕禮燃點聖火一幕深深地留下印象,又或者大家都會記得當年13歲的小姑娘—伏明霞如何力壓群雄奪得金牌。

事隔17年後,我終於有機會參觀這個場館,但是第一個給予我的感覺是「很失望」。 因為這奧運主場館簡直細得驚人,不單遠遠細小過鳥巢,更比不上香港大球場,而且設施挺殘舊,彷彿有如舊的香港政府大球場。

整個場館只有兩層座位,難怪當年可以使用射箭這方式來燃點聖火,感覺與記憶中的電視畫面完全不同,差一點以為去錯場館。 於是當我翻看Youtube的影片之後,原來當年的電視多數都是用低角度拍攝,所以感覺是整個場館都人山人海。

在主場館旁是室內體育館,當年亦有用作多項的奧運項目如籃球和體操等。 在兩個場館旁是由著名西班牙建築師—Santiago Calatrava設計的火炬—Montjuic tower。 這座塔除了是如一個巨人生持大型火炬一樣,站立在Montijuic 山一樣。而這火炬亦用作日規一樣,它的倒影是用來標致不同的時間和奧運的進度。

Santiago Calatrava可以說是一名天才的建築師,他16歲已拿到工程文憑,而且他能說英文、西班牙文、法文、德文,四種語言都同樣流利。 而且他是少數的建築師同時精於工程和建築美學,將來必會介紹他的建築。



離主場館不遠便是游泳池/跳水池,這便是當年伏明霞拿金牌的英雄地,當年從電視影片中看到是可以跳水台遠觀整個城市,心中冀望這跳水台必定是在山上,而且能夠居高臨下遠觀全城。


到達現場後,雖然可以遠觀全城,但是游泳池/跳水台同樣舊得可憐,而且非常細小。 不單不能和水立方相比,更不能和香港九龍公園相比。


雖然我明白年代已久了,情況可能不同,而且巴賽隆拿奧運和亞特蘭大奧運會同樣都盡量使用現有的場館,與京奧般大興土木情況不同。 始終一分錢、一分貨,京奧是用萬金堆砌出來的成果,而巴賽奧運會相信是低成本之作。


巴賽都已經寫了半個月,是時候轉一轉話題,明天將會是為網友寫的題目。

66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