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快到了,不少學生都完成考試。有一些建築系的學生發電郵給我報喜,當然亦有人報憂。當中有人喜出望外,當然有人對教授們的評分很憤惱,這亦屬正常,無論你去到那裡,遇到什麼人都會出現這個情況。
建築系的教學流程:
1) 學期初教授向全級同學介紹今年的數個題目,教授亦可能會簡介自己的背景
2) 每個教授會帶領一個design studio,通常一名教授會帶領10-15個學生
3) 學生會隨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的studio
4) 教授便會給予學生指引進行設計,而學生需要每星期向教授和同學匯報設計成果。
5) 一個Project多數是一個學期,有時兩個學期,有時只是2個月而已。Project的長度便視乎Project的複雜性和要求。除每星期的匯報之外,在設計的過程中亦會有中期匯報(Interim crit),學生的功課多數會在中期匯報時評分。
6) 到Project尾時,便會是最重要的一環,終期報告(Final crit)。由於是相當重要,所以除了校內的老師之外還會邀請其他校外的建築師或教授來評分。
如果是Final year的話,除了是Final crit之外,更可能會有External examiner 來作多一次評分,甚至建築師學會會派人評核學生作品。
由於建築設計的評審標準差別很大,所以External examiner會調整校內老師的分數,亦因此external examiner在多數的情況下會最終的評審權。
這亦帶出一個令人極度煩惱的問題,因為在正常的情況下教授都會保護自己studio的學生,而且亦因面子的問題都不會在Final crit之中殺死自己學生的功課。相反,立心不良的教授會為了希望自己的studio 能夠有多些A grade 的學生,便可能會在Final crit 之中攻擊其他studio 的學生,從而令自己studio的學生有更多的A grade學生。因此,有時我們看到一些學生的功課會離奇地高分,亦可能會離奇地低分的原因。
因此,學生在學期初選擇studio時,便需要非常小心。如果你的教授不喜歡你的設計風格的話,學生就自然苦不堪言,而且亦未必會在Final crit 之中保護你,甚至可能攻擊你。另外,若果你的教授牙力不夠的話,亦可能會在Final crit 之中出事。
到這裡只是講完校內的問題還未講external examiner的問題,理論上external examiner是中立的,但是始終會因為某某教授的關系而有所調整。
儘管免除了人事關系的成份,一個設計的好與壞很難以一個絕對公平的標準來定斷,除非是特別優秀的設計,就可能會一致公認他的評分。但是在一般情況下是很難發生這樣的情況,便很難完全清晰地分別出作品的好與壞,特別是一些灰色地帶的作品。
因此,External examiner的個人喜好,就很可能成為評分的關鍵,而學生的分數就可能會因此而作出一個重大的改變。
大家可能以為我把人際關系的成份說得誇張了一點,所以不如引一個真實的例子來簡釋,而且由於這件事情已發生了多時,所以可以開真名,亦如強了說服力。
最經典的例子是發生在80年代的HKU建築系,當年碩士班的畢業作品邀請了日本的建築大師—Fumihiko Maki和另外兩名本地的建築師來作external examiner。其中一名學生的畢業作品是主要研究一個都市規劃方面的問題,由於問題相當複雜,所以整年的作品都只是在都市設計的層面上作討論,而沒有作任何的建築設計,因此兩名本地的建築師只給予他D grade。
不過,由於他的前期research做得相當出色,而且整個規劃方案方面做得相當仔細,所以Fumihiko Maki給予他A grade。因為Fumihiko Maki是世界級大師,而且亦曾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的獎項— Pritzker Prize,所以其他老師和教授都改為同意他的評分,因為當時HKU之內沒有一個人的成就可以和他相比,而且說話上的權威性亦難與他相比,因此沒有人反對他的意見。
這名學生便在external exam之中由D Grade 改為A grade,之後當然是平步青雲,成為建築新貴,當然絕大部份人沒有他如此幸運可以金榜提名,相反死無全屍就大有人在,很多學生辛苦了一年到最後一刻才被人五馬分屍。
最可悲的是連教了自己一年的教授都因害怕得失其他權威的教授而沒有保護自己的學生,甚至落井下石。
講到底學生是否很沒有保障,亦很不公平?
試問世界何年何月是出現過絕對的公平呢?
大學生已是成年人,便要學習如何處理成年人的遊戲,現實社會中亦同樣是因為權力和面子的問題而改變了人的決定。
人就是政治,政治就是人。
我們只可以選擇不參與這個遊戲,但不可以改變別人順應時勢,推波撞瀾的態度。
我會建議一些預防措施:
1) 千萬不要選擇一些過大範圍的project
若果作為學生除了要用功讀書之外,便需要學懂聰明地學習,何謂聰明地學習?
首先,千萬不要讓自己處於一個危險的境地,亦或者是減少自己犯錯的機會。
因此,千萬不要選擇一些範圍過大而且題目太廣的project,因為假若題目過廣的話,便等如任何類型的建築都適合在這地盤。反過來說,就是無論你提出任何的方案都未必可以說服大眾這是最合理和最適合的選擇。
另外,若果地盤面積過大的話,亦代表可以發展的可能性太多,因此亦同樣地很難選出一個具說服力的方案。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讓大家明白:
添馬艦
添馬艦除了地盤面積大之外,而且發展的可能性相當廣,曾在這裡舉辦的項目亦相當多元化。
因此無論你建議是用作政府總部、住宅、酒店、辦公樓、軍事設施、停車場、綠化空間、展覽/多用途活動場地、音樂和藝術學院、甚至取代西九文化區的空間都可以。
以上各個可能性都可以被接受,亦同樣可以被反對。
1) 政府總部
支持: 舊政府總部太舊了,需要新的辦公空間。
反對: 重建舊政府總部便可,不一定要在添馬艦。
2) 住宅、酒店、辦公樓
支持: 由於面對維港應該可以為住宅、酒店、辦公樓提供美麗的境觀。
反對: 商業發展的建築很可能會是一座屏風樓,令金鐘內的自然通風減少。而且這塊土地是維港兩岸小有的大型公共空間,土地應該留給市民使用。
3) 軍事設施
支持: 這土地一直以來都是軍用土地,所以沿用軍事用途都非常合理。
反對: 香港是否需要更多的軍事土地嗎? 而且解放軍都同樣放棄土地的使用權。
4) 綠化空間
支持: 這土地是一塊難得的沿海土地,亦是香港重要的公共空間,所以還地於民都很合理。
反對: 由於這土地如此珍貴,相信賣地方面的收益是相當可觀,為何要如此豪氣地建造一個7星級的公園呢?
5) 音樂和藝術學院
支持: 這土地與演藝學院相距不遠,而且兩者之間的大部份空間是甚少人用的公園,因此可以在這裡建設一個香港文化、藝術、表演、文化教學的集中地,而且演藝學院一直都是香港藝術發展的核心。
再者香港粵劇界一直為表演場地而煩惱,亦缺乏教學的場地,在演藝學院附近擴建中華粵劇學院實屬正常。因此部份的西九文化區表演場館是可以建在這裡,而且香港亦未必需要如此多的場館。
反對: 香港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多的場館嗎? 而且亦會否太浪費如此珍貴的土地作表演場地的用途? 是否沒有其他較為合付經濟效益的方案呢?
從此可見,如此一個簡單的建議都可以換來四方八面的攻擊,而且沒有一個具說服力的答案。因此這些題目最好少做,否則當你把整個方案完成之後,教授都可能因為土地用途上的不認同而完全反對你的建議,而你之後所做的設計都變得完全不合理,不合格的機會是相當之高。
因此,當我介紹添馬艦時,從來沒有評論這塊土地的發展用途和相關的設計,因為實在太過容易去批評,而且亦不會有任何結論。所以,都只是講述一下相關的投標和設計比賽的事情,免得過於負面地批評行家的作品。
2) 回答第一個問題是關鍵
當學生在Final crit講述完自己的project之後,便會由教授向你提問或對你的project作評語。
在Q&A環節內的第一問題是非常關鍵,因為第一個發問的教授多數是比較資深的教授,而且說話份量比較重的人。因此,如果當學生不能回答第一個問題時,其他教授便很可能沿著這個方向問下去,而且其他的教授不會反對第一名教授的說法,否則便等於當眾落其他教授的面子。
如果第一個問題回答不理想的話,便很可能在之後的問題被別人攻下去,除非你自己的教授在這刻出手幫你,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好的教授便會懂得利用第一條問題來引導學生說出欠缺了的優點,例如:學生的設計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風環境,但是在presentation中沒有強調。
於是好的教授便會利用第一問題來幫助你:” 請你解釋你的環保設計元素,例如:自然通風..”
這樣的問題便可幫助學生補充原有的要點,令整個presentation變得更為充實,亦導向其他examiner 問類同的問題,使你避開設計上的一些負面問題。
3) 主動向師兄師姊收取情報
當學生在學期初選擇studio時,切忌選擇一些好權力慾的老師或相當懶惰的老師的studio。因為如果你的老師是好權的話,你便極可能成為他面子工程的工具,亦可能會成為他競爭對手的攻擊目標。
作為學生沒有需要和其他派系的教授對著幹,亦不需要捲入政治鬥爭的旋渦,更不需要成為別人政治鬥爭的棋子。
假若老師是相當懶惰的話,就根本不會把真功夫傳給你,他們上學只為出糧,試問學生又怎會在這樣的人身上學到真功夫?講到底,進大學讀書都是希望學到東西。
因此,最後事先向師兄師姊處收風,對各老師的風格和脾性作一點了解,無謂令自己捲入不必要的旋渦。
4) 主動參觀其他studio的presentation,特別是Final year
其實最直接的做法便是自己親身觀看師兄師姊或別人的Presentation,特別是final year。因為今朝君軀歸故土,他朝吾體也相同,今日的他便是明日的你,無論好與壞都參詳一下。
這樣你便最清楚其他老師的脾性,誰是用心教學?誰是偽君子?便用自己的一雙眼睛來作判斷,其實答案並不是很難找到的。
除了是要了解老師之外,別人的設計和評語都是一個相當有效的學習方式,嘗試假設自己是他的話,你會否這樣做設計呢?
這樣的比較便可以幫助自己成長。
希望能夠幫到芸芸學子的一點忙,祝大家好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