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都介紹了一些紙上建築師,如zaha hadid, Daniel libeskind和rem koolhas等。今日不如和大家討論一下紙上建築的問題,在德國柏林的猶太人博物館是猶太裔的建築師所設計的,這亦是他最早期的作品之一。
這座博物館位于東、西柏林的交界,在柏林圍牆未倒下之前,這就是東、西柏林的邊界上重要標記。這博物館分為新、舊翼兩部份,而daniel libeskind負責當然是新翼的一部份,這座建築物的概念是借用以色列的國旗上star of david 星型圖案作為藍本。
Daniel libesind利用星形上的斜線來制造出像蛇一樣的博物館平面,亦同時利用這斜線來制造出各窗戶的圖案。因此整座建築物就是有如三層樓高的金屬巨蛇平放在地上,而外牆上是掛有不同大小的斜窗。理論上,這樣的設計概念是頗完整,但是現實上的情況卻是強差人意。
因為從人視的角度是根本看不到蛇型的建築外型,只會看到是一道又高又重金屬味的實牆,完全感受不到star of david的感覺,這樣的概念只能在模型上看到的,現實的情況根本是事與願違。再加上,此處原是柏林圍牆的原址,市民難得一道實牆倒下來,為何又在交界上建一道密不透風的金屬牆呢?
另外,紙上建築師一直被人批評為只會設計出一些好看而不實用的建築,今次也不例外,特別在人流路線上都出現同等的情況。首先,博物館的入口在舊翼,通過購票處和咖啡廳之後,便需要步行至地庫,才進入新翼部份。這是建築師刻意的的安排,因為希望讓旅客感受一下德國集中營的經歷,當中最重要是展覽空間holocaust tower(大屠殺之塔),這其實是一座20米高的混凝土高塔,整個塔除了屋頂上一個小天窗之外,是完全沒有窗,進入這個空間之後確實讓人感受到在集中營等死的感覺。在這個博物體館內還有另一個類同的空間,就是在另一座接近全黑的實封塔內的地板上放有大量的鐵面具,這代表是猶太人在集中營作苦工的情況,確實相當驚嚇。
雖然博物館有幾個震撼力強的展覽空間,但是這整個博物館完全沒有清晰的人流,而且大部份的通道是成斜角的通道,而地庫的通道更是互相交接的,而且有很多盡頭路,異常混亂,可以說是我參觀過最混亂的轉物之一。
整體而言,整個博物館算是有其特色的,但是在規劃上是嚴重地失敗,因為旅客根本看不出博物館不同層次的空間,亦沒有主次之分。最可惜的是,整個博物館的設計理念是不能夠在實體上表現出來,平常人只能看到一道很大的金屬實牆。除非你從直升機上觀看,否則只能從圖紙或模型上才能感受到建築師原有的精神,這確實可能是名附其實的紙上建築。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