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講過香港是否一個文化沙漠?, 大家都有不同的回響,今日繼續和大家討論,我相信大家明白建築設計應該尊重文化, 但大家又會問文化與建築是如何結合呢? 今日我就為大家帶來這樣的一個例子, Renzo piano - JM Tjibaou culture centre.
JM Tjibaou culture centre是位于南大平洋的一些群島 – New Caledonia. New Caledonia到現時為止還是法國的屬地, 到2014年當地的居民會為自己的前途作決定,是否還是繼續成為法國屬地, 還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在1991年法國在這寧靜的小島決定設立一個文化中心,為了記錄本地Kanaks人的文化, 無論將來島上的發展是如何, 這文化中心都會為這細少的文化區作個紀錄,讓世人見證Kanaks人的文化,這亦可以說是法國唯一送給這些小島的禮物. 不過, 如果大家不善忘的話, 都會記起1996年法國在這島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核能實驗, 這文化中心究竟是送禮還是交易呢? 就由歷史來定斷.
不過, 無論如何這文化中心的確充份反映了當地人的文化, Renzo Piano 雖然不是法國人(他是意大利人), 但他憑著國際的設計比賽贏得這個比賽.
他的設計理念是利用當地的建築文化來表現這個文化中心的特性, 當地的土人居住的茅屋是利用草和竹編織而成的. 由於該處是島國而且位于南太平洋所以經常下雨, 並且是下大雨. 因此, 當地的小屋都有一個高高的尖頂, 當下大雨時盡快將雨水卸下, 另外小屋的外牆的面積盡量減少, 改由高高的屋頂作為大廈主要的外牆面積, 這便令大廈的受熱面積減少又或者可以說是當風吹過小屋時, 可以讓小屋的散熱效果增強.
若果要利用草和竹編織一個現代化的建築是不可能的, 更加不可能利用這技術來設計大型建築. Renzo Piano 於是便學習民間小屋的知慧來設計這大廈, 大廈除了使用麻石和石春作為建築物的材料外, 他還運用傳統的小屋散熱的設計來幫助減少大廈的受熱情度.
每一個展覽廳成圓筒形,這是借用傳統小屋的外形作參考, 外牆的材料是利用近似當地木材作主調,而各展覽廳的外形亦與四周的樹林互相配合. 一個龐大的現代建築群沒有對當地的珍貴資源做成重大的破壞, 相反是互相融合.
當彎彎的雙層外牆受熱時, 便會營造空氣對流作用(Stacking effect). 我並不太熟悉Stacking effect的運作, 只知道Stacking effect需要在12m以下的空間之內才可以達至理想的效果. Stacking effect簡單一點來說是令增加大廈室內的熱空氣向上升而泠空氣向下沉的效果, 從而讓大廈室內空氣的對流作用增加,藉此減少對空調的需求.
每一個展覽廳向南的外牆是特別高的, 藉此增加高處的受熱面積而增強 Stacking effect. 展覽廳南北兩邊的外牆的頂部和底部都有活動百業簾. 當風向或風力不同時, 百業簾便會有不同的開關,這便可以營造不同 Stacking effect(如上圖示), 令展覽廳的室內溫度和空氣質素都保持一個正常的水平, 並盡量減少使用能源.
Renzo Piano就是這樣簡單而實際地從建築中表達了當地的文化, 並精妙地運用當地的傳統智慧來設計環保建築, 最重要時這是一個低成本的公共建築.
這兩個星期, 我不斷地為大家介紹與自然和文化融合的建築.
這些都好像是低成本的建築, 如果有人說環保建築、文化建築會令建築成本增加的話, 就應該重新地去反思這個問題.
當大家看完這千多字的blog之後, 請不要忘記這大廈是一座文化中心, 若果把尖沙咀或沙田的文化中心來比較只有20多萬人口的太平洋小島(人口比沙田還要少)中的文化中心, 大家又有何感覺呢?
香港要當上”文化沙漠”一詞是否有一點當之無愧的感覺呢?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