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Simon Hui

大師之路在那裡?








近期有網友向我吐苦水,我們這一群自封為「專」之驕子的人,每天坐在電腦面前十多個小時,畫來畫出都是自己負擔不起的洋房圖則,仍然要成為「窩居」一族。他不是富二代、亦不算得上是窮二代,但想為自己找出一個新的出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大師,像貝聿銘、梁思成一樣在歷史上留名。他問我:「要成為大師除了不斷努力之外,究竟需要什麼呢?到外國留學? 在國際性大事務所處工作? 人際網絡良好?」

我都不如何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不是大師,雖然我不算是窩居一族,但一樣是房奴。不過,我想引用英國大師Zaha Hadid(哈迪) 的事蹟來和大家討論這個問題。

Zaha Hadid出生於伊拉克的巴格達,家境富裕,長大後在美國完成第一個學位,之後再轉至倫敦著名學院Architecture Association(建築學院) 處攻讀建築,她當年的教授便是大名頂頂的荷蘭建築師─Rem Koolhaas,Rem Koolhaas便是北京CCTV新總部的建築師。 Architecture Association一向是奉行尖端的創作風格,破舊立新,而Zaha Hadid就絕對是這風格的表表者,亦可以說是該學院最有名的畢業生。

當Zaha Hadid畢業後便到Rem Koolhaas的事務所處工作,兩年後她自立門戶成立自己的事務所,繼續奉行解構主意的設計風格。在開業的首10年,她多次參加國際性的設計比賽並多次獲獎,但是一座建築物都沒有建成。因為她的設計不單超級前衛,某個程度上可以說是過於嚇人,而且她一向只注重建築物美學上的問題,而沒有仔細考慮建築物功能上的問題,所以就算她的設計方案獲獎,但是由於功能上未能滿足到要求,因此業主都不會使用她的設計來興建。當中最有名的例子便是香港山頂凌宵閣的重建方案,當年評審磯崎新(Arata isosaki)相當喜歡她的方案,認為她的是最具創意,她認為新的凌宵閣應該好像電路板一樣,一個個單元插在結構之上,就好像香港的建築物,一座座插在都市之上,因此被選為冠軍。但是由於方案根本沒有解決功能上的問題,而且她的圖紙相當抽象,無論外行和內行人都看不明,所以業主便選擇了Terry Farrell的方案,但是她亦因這比賽而在國際建築界處揚名。

更糟的是,由於她創作的外型多數都相當複雜,令施工的成本和難度都相當高,但是她本身不是一個精於建築技術和施工的建築師,因此就算業主願意使用她的方案來興建,很多時都因為未能解決技術和成本問題而被迫放棄方案,重新找別的建築師來負責項目。現實地說,她的事務所在過去30年有超過50%的中標方案是因為未能解決技術問題,而不能興建,但是她一直沒有改變設計風格的意向。

因此一直以來Zaha hadid都被人狠評為「紙上建築師」(Paper Architect) ,但平心而論,Zaha hadid絕對是天才橫溢的建築師,她不單設計出奇特的建築,還設計出不同精美的展覽室、傢俱、書桌、甚至鞋子,而所有的產品都流露出她注重流線型的設計風格,而這些小型設計相信便是她首10年的主要收入來源,不過這些設計同樣地未必能滿足到功能上的要求,就算連她設計的坐椅都是使人極不舒適,根本不能滿足坐椅功能上的要求,只能用作裝飾之用。

至於她首座建成的建築物─位於德國Weil am Rhein的消防站,亦是她的事務所開業10多年後首座建成的建築物。她的理念其實很簡單,就是利用線性的空間來把建築與四周的公園連接,整座建築物就好像是從地慢慢伸延上來一樣,成為公園的一體。在理念和美學的層面則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功能上則有相當之多的問題,這建築與地連成一線,公眾是可以步行至消防站的屋頂,但是屋頂的設計又沒有什麼特別,上到屋頂後又沒有什麼景觀,可以說是為了上屋頂而上屋頂。

不過更壞的是,這消防站根本沒有提供足夠的消防車停車位,亦沒有足夠的消防的休息的空間,就算有都由於室內的牆全部都是斜的,令大部分的室內空間都用不到。最致命的一點,這建築設計根本不能夠讓消防員盡快到達消防車,無疑阻礙了救火的效率,甚至破壞了消防員的工作流程,所以這消防站在使用兩個月後便被迫另尋覓新的地方,這消防站便唯有用作傢俱的博物館。

雖然遇到這樣的挫折,但Zaha Hadid終於守得云開見月明,現在她的事務所有超過350名職員,是歐洲炙手可熱的建築師之一,而她亦成為歷史以來首位奪得Pritzker Price的女性,亦是最年青的得獎者。

Zaha Hadid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堅持之外,還是多謝電腦技術上的昇華和願意在財力上作出無限支持的家人。

如果你想成為大師,你會否願意花10多年的時間來堅持自己的想法,做自己喜歡的事嗎?

儘管你是富二代,但是你的家人會否無條件地支持你追求自己的夢想,甚至支持你創意嗎?

Zaha Hadid雖然出名臭脾氣、人緣差,但是她的天份和獨特的見解彌補了她這方面的不足,而最重要她懂得找尋自己的平台來建立自己的品牌。儘管碰壁十多年後才找到賞試自己的伯樂後,再加上新一代人接受程度的不同和電腦技術上的昇華,她才有機會一步一步走上大師之路。

你是否一隻千里馬嗎? 而且是一隻幸運和富有千里馬嗎?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